說到“痰",老百姓往往會(hui) 想到從(cong) 口中吐出的“痰"。實際上,中醫學中“痰"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痰液。
“脾為(wei) 生痰之源,肺為(wei) 儲(chu) 痰之器",痰的產(chan) 生主要與(yu) 肺、脾兩(liang) 髒有關(guan) 。肺主呼吸,調節氣的出入和升降。當邪氣侵襲肺時,容易導致肺內(nei) 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yang) 物質至各髒器。如果濕邪侵犯人體(ti) ,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shang) 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nei) 停凝結成痰。對於(yu) “有形之痰"大家可以自己分辨的主要有寒痰、熱痰、濕痰及燥痰等。
寒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歡喝熱的,舌苔薄白。這種情況多由感受寒邪引起。患者可以多用些陳皮、桔梗等化痰的藥物泡水,同時治療風寒感冒。
熱痰:痰黃黏稠,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寒發高熱數天後,轉化而來,病人怕熱喜歡喝涼的,舌紅苔黃。此時就要清熱化痰了。飲食要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鮮竹瀝水或者梨汁。
濕痰:痰為(wei) 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體(ti) 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膩。這是由於(yu) 濕邪侵入人體(ti) (如居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者飲食過於(yu) 油膩,缺乏運動等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調。這時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藥等食物。同時加強鍛煉,控製體(ti) 重。
燥痰: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覺口鼻咽燥,舌苔薄黃。這時要多喝水,可適當用沙參、麥冬等養(yang) 陰的藥物代茶飲,同時保持呼吸道濕潤,室內(nei) 可用加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