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霧霾治理成為(wei) 百姓關(guan) 注焦點,各地近年來加快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建設,並逐步采用空氣指標6項監測指標。記者走訪北京、天津、陝西、江蘇等地發現,各地監測站點建設“硬件”基本達標,卻麵臨(lin) 人才“短板”。
一些省市環保局負責同誌說:“這幾年國家對硬件能力建設投入比較大,我們(men) 固定資產(chan) 翻了好幾番,但是沒有人。現在一個(ge) 人負責好幾台機器,疲於(yu) 奔命。應急能力的建設也隻是在硬件上達標了,人員都是臨(lin) 時抽出來,一個(ge) 人幹好幾個(ge) 崗位的活。”
人手不足的問題在一些地區市級、區縣級環保部門和基層監測站點都有體(ti) 現。一些省市的環保局科技監測處編製4個(ge) 人,但工作內(nei) 容包括全市監測數據統籌、人員培訓、監測能力建設、監測站的達標建設、60多家國控企業(ye) 在線監測的有效性審核等。
“這幾年環保部門的工作量呈幾何倍數增加,但人手卻沒有明顯加強。我們(men) 這個(ge) 處2003年成立,當時編製3個(ge) 人,11年間隻增加了1個(ge) 編製。”上述人士說“我們(men) 這幾個(ge) 人基本隻能應付各種事務性工作,無法主動出擊。”
隨著環境監測三級站點建設步伐的推開,區縣環保部門人員更新問題也亟待解決(jue) 。2002年之後,因為(wei) 三級站專(zhuan) 業(ye) 能力達不到,該市陸續為(wei) 區縣招聘專(zhuan) 業(ye) 監測人員。但限於(yu) 編製問題,老人不退休,新人很難補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的省會(hui) 城市的環境監測站自動室10個(ge) 人負責19個(ge) 子站,一個(ge) 人管兩(liang) 個(ge) 點。根據《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範》,每周要對各監測子站巡檢一次,疲於(yu) 奔命。
有些地區1個(ge) 運維人員要承擔2到3個(ge) 子站運維工作,隨著新的監測點位的增加,人員將更加緊缺。
在北京、天津、西安三地,因為(wei) 工作累、待遇低,環保監測崗位並不受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的青睞。
記者了解到,一位環境監測站自動室負責人工作17年,從(cong) 來沒休過年假。“自動站全年365天每天都要發布數據。霧霾天氣關(guan) 注程度提高之後,工作量的壓力還好承受,精神上壓力非常大,緊張的時候不停地會(hui) 有進來。”
高強度的工作卻沒有*支撐。據記者了解,某環保局科技監測處副處級調研員,工資4800元“這種工作狀態很難招到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該調研員說。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2012年增加了40多個(ge) 編製,目前還沒招滿。“去年我們(men) 中心計劃招20人左右,投簡曆的人很多,但因為(wei) 待遇太低,留不住合適的人。”一位知情人士說。該人士是副科級,目前工資收入4000多元。
天津市環保局副局長謝華生說,監測儀(yi) 器不斷更新需要更專(zhuan) 業(ye) 的人才對儀(yi) 器進行運維,因此急需引進研究大氣綜合汙染和儀(yi) 器運維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