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研生試劑-戊型肝炎實驗室診斷與結果分析
研生試劑-戊型肝炎實驗室診斷與結果分析
更新時間:2014-05-15   點擊次數:719次

                    

戊型肝炎(viralhepatitisE,簡稱戊型肝炎或戊肝)是一種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引起的自限性傳(chuan) 染病,其傳(chuan) 播方式、臨(lin) 床表現和預後均與(yu) 甲型肝炎(甲肝)類似,但黃疽型較常見,主要累及青壯年,一般呈良性經過。但是孕婦感染者病情較重,病死率可高達25%。

 

    [病因學]  1983年,Balayan等人首先用免疫電子顯微鏡從(cong) 感染者的糞便標本中發現了HEV。1989年,Reyes等人采用分子克隆技術獲得了HEV cDNA克隆,並正式命名本病毒為(wei) HEV。HEV是大小為(wei) 27~37nm的單股正鏈無包膜的RNA病毒,其表麵有許多微小的凸起結構,與(yu) HAV的平滑表麵明顯不同。在氯化銫中的浮密度為(wei) 1.35-1.40g/cm3,沉降係數為(wei) 183s。HEV儲(chu) 存於(yu) -70~8℃環境中不穩定,液氮中則極為(wei) 穩定。在酸性和弱堿性環境中較穩定,可存在於(yu) 肝內(nei) 膽汁和膽囊膽汁中。研究表明,HEV的基因組長約7.5kb,編碼2 400—2 533個(ge) 氨基酸,由5’端非結構區和3’端結構區組成,5’端和3’端各有一非編碼區,其長分別為(wei) 28bp和68bp。不同HEV分離株間有血清交叉反應,也有交叉保護作用。對易感動物接種某地區分離株,兩(liang) 年後再用另一分離株感染,可獲得交叉保護,出現抗—HEV抗體(ti) 升高,表明存在免疫記憶。因此,推測HEV有多種分離株,但隻有一種血清型。

 

    [實驗室診斷]

    1.特異性檢查  免疫學檢測指標——HEV Ag、抗—HEV IgG、抗—HEV IgM和HEVRNA等。

    2.非特異性檢查  肝功能試驗。

 

    [結果分析與(yu) 判斷]  可用免疫電子顯微鏡或ELISA法檢測糞便或膽汁中HEVAg,或以免疫熒光法檢測肝組織內(nei) HEV Ag。但是由於(yu) 病毒顆粒較少,存在時間短,陽性率不高,難以作為(wei) 戊型肝炎的常規實驗室檢測方法。抗—HEVIgM出現和消失均較早,在黃疸後26d陽性率為(wei) 73%,1—4個(ge) 月為(wei) 50%,8個(ge) 月後全部消失。表明抗—HEVIgM的持續時間較短,可作為(wei) HEV急性感染的診斷指標,但存在一定的假陽性。HEV抗原性較弱,實驗動物感染HEV後產(chan) 生的抗體(ti) 反應不及HAV感染時明顯,患者急性期、恢複期抗—HEV IgG陽性率低,血清中抗體(ti) 存在時間短,這些均給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學診斷帶來了困難。通常認為(wei) ,戊型肝炎患者的IgG抗體(ti) 陽轉時間早,幾乎與(yu) IgM抗體(ti) 同時出現,而且與(yu) IgM抗體(ti) 相比,具有檢出率高和抗體(ti) 滴度高等特點,因此有理由將其作為(wei) HEV急性感染的一項輔助指標。但由於(yu) 抗—HEV存在時間有爭(zheng) 議,故對其診斷意義(yi) 有異議。抗—HEV.IgG是否存在保護性免疫,目前認識尚不一致。可用RT-PCR法檢測HEVRNA,從(cong) 而早期診斷HEV感染,並對抗體(ti) 檢測結果進行確證,判斷患者排毒期限以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