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生試劑-基因體(ti) 檢市場混亂(luan) 心理風險大
“對複雜性疾病來說,基因檢測有一定提示意義(yi) 。但在目前,希望用它準確預測疾病,還是個(ge) 不切實際的要求。”
2月27號,《北京科技報》接到一讀者來電,稱自己準備陪同父親(qin) 進京接受一次基因檢測,在得知檢測中心開出5萬(wan) 元的費用後該讀者起了疑心,“是什麽(me) 檢測需要如此高的費用!”無*偶,就在第二天,上海媒體(ti) 爆出,上海已有數十家基因檢測機構,基因檢測報出天價(jia) 。
為(wei) 了探尋北京基因檢測市場的狀況,記者決(jue) 定親(qin) 身進行一次“試水”,一查詢才發現,原來北京進行基因檢測的機構也有幾十家之多。記者了一家位於(yu) 上地的基因檢測中心,對方接待極為(wei) 熱情,說隨時可以過來進行檢測。
上周,記者來到了這家檢測中心,該中心接待人員告訴記者,體(ti) 檢時隻需要采集記者的一滴血或從(cong) 口腔的上顎用棉簽刮取一些活性細胞即可。5個(ge) 工作日後,就會(hui) 有一份詳細的體(ti) 檢報告送到被檢測者的手中。內(nei) 容將包括:內(nei) 分泌係統、代謝係統、循環係統、生殖係統等300多頁的檢測結果,其費用大概在4萬(wan) 元左右。工作人員還向記者推薦本機構的一係列套餐,如女性腫瘤、心血管、優(you) 生優(you) 育等的檢測。
記者在暗訪時,遇到一位正在領取檢測結果的王。王今年54歲。他告訴記者,他一直患有咳痰的毛病,總感覺有一股痰堵在嗓子眼裏,很難受。為(wei) 此,他曾到醫院多次做常規體(ti) 檢但又檢查不出什麽(me) 毛病。去年年底,他聽說有基因體(ti) 檢後,專(zhuan) 門去做了一次基因體(ti) 檢。讓王沒有想到的是,體(ti) 檢報告竟然顯示他有肺癌和老年癡呆症的易感基因存在。也就是說,他很可能在外界一些因素的催化之下,患上這兩(liang) 種疾病。檢測部門的工作人員根據300多頁的體(ti) 檢報告給了王一些具體(ti) 的建議。首先是希望他戒煙。王告訴記者:“不檢測不知道,以後不要說吸煙了,就連吸煙的場所我也會(hui) 盡量遠離。”
麵對越來越多的人進行基因檢查,朝陽醫院醫學基礎研究中心主任肖白告訴《北京科技報》,現在用於(yu) 臨(lin) 床的基因檢測,一種是感染性疾病病原體(ti) 的檢測。例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及與(yu) 宮頸癌發病有直接關(guan) 係的乳頭瘤病毒的檢測。還有一種是單基因遺傳(chuan) 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貧血等疾病的檢測。檢測的結果是要看,被檢者是這種病毒的攜帶者還是已經患上了這種疾病。
肖白指出,目前對這兩(liang) 種疾病的檢測,準確率是非常高的。但現在一些基因檢測中心所開展的對一些疾病的預測,則是另一碼事。這些檢測中心通過檢測一些疾病的易感基因,從(cong) 而給接受檢測者一些提示。包括生活方式、藥物幹預等方麵的一些建議。“應該說,它屬於(yu) 一種比較的體(ti) 檢,隻能提供一個(ge) 僅(jin) 供參考的結果,還下不了一個(ge) 特別明確的結論。原因在於(yu) ,對檢測結果的解釋比較困難,因為(wei) 大部分疾病的發生都是多種基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對此,北京大學人類疾病基因研究中心的趙紅珊副教授也認為(wei) ,很多疾病都是多種因素導致的,如糖尿病、高血壓等,不單是多個(ge) 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還要受環境、生活習(xi) 慣的影響。因此,光看一個(ge) 基因是否出現異常,並不能說明問題。此外,目前關(guan) 於(yu) 基因和疾病的研究,大多是流行病學的分析,得到的數據也隻是這個(ge) 人群的一個(ge) 概率,並非定論。更要注意的是,很多研究是國外在黑人、白人等群體(ti) 中進行的,對我國雖有借鑒意義(yi) ,但不能照搬,畢竟種族之間的差異性非常大。
“對複雜性疾病來說,基因檢測有一定提示意義(yi) 。但在目前,希望用它準確預測疾病,還是個(ge) 不切實際的要求。” 趙紅珊強調,醫院內(nei) 正規的基因檢測是用來診斷的,而非預測疾病。有人因為(wei) 檢測說不會(hui) 患結直腸癌,就放心大膽地吃肉、喝酒,那身體(ti) 再好也扛不住。
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醫學事業(ye) 部主任甄二真則認為(wei) ,對於(yu) 基因檢測,目前國內(nei) 還都沒有一個(ge) 明確的標準,市場狀況也比較混亂(luan) 。比如,一些項目是否該做,所做項目涉及到哪個(ge) 基因、哪個(ge) 位點都沒有明確規定。商業(ye) 市場使用的檢測手段是基因檢測還是其他手段(有的是生化檢測),加之售後服務跟不上,這就讓很多被檢測者摸不著頭腦。
“基因檢測要有一定的標準。”甄二真建議,一些心理承受力較差的人不要做基因檢測。基因檢測的zui大風險還是心理上的。如老年性癡呆的檢測,在美國就規定,18歲以下的孩子不能做。因為(wei) 孩子在心理上不能承受將來老了之後自己可能會(hui) 變癡呆。而且,目前對老年性癡呆的預防還很難,zui多能夠推遲十年,無法更有效地預防。
“基因檢測的結果不僅(jin) 影響個(ge) 人,對家庭和社會(hui) 都會(hui) 造成較大的影響。”趙紅珊說,其原因在於(yu) 遺傳(chuan) 性疾病中,很多難以治愈,有些還影響壽命,若一個(ge) 人被檢查出將來會(hui) 患某種疾病,那他將如何麵對未來的生活。有的人可能積極投身社會(hui) ,珍惜每一天的時間;但有的人可能會(hui) 在恐怖的陰影下苦苦掙紮。
趙紅珊說,大多數人主張,即使是不好的結果早知道比晚知道好,至少他們(men) 可以安排未來的生活,不至於(yu) 被突如其來的病症所嚇倒。不如通過基因檢測把問題搞清楚。“但人們(men) 應當看到,基因檢測對家庭也可以帶來較大的負麵影響。它可能將一個(ge) 家庭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群體(ti) :正常的和可能患病的,形成心理隔閡,影響家庭關(guan) 係。
“這很像算命,算命對很多人來都會(hui) 產(chan) 生非常強大的心理暗示,進而影響我們(men) 的心理健康,甚至改變我們(men) 的生活。”一位曾經做過基因檢測的張告訴《北京科技報》,曾經一對夫妻去算命,算命說你們(men) 今年不順將有大難,你們(men) 的小孩可能會(hui) 死去,*解的方法就是你們(men) 離婚。這次算命讓這對夫妻心理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他們(men) 雖然不是*相信算命,但對算命的話又無法做到置之不理。中國有句老話叫“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萬(wan) 般無奈,痛苦掙紮之後還是選擇了離婚。
和算命相比,基因檢測具有更高的科學性和可信度,它預測出不好的結果無異於(yu) “宣判死刑”。一個(ge) 人去做檢測,如果檢測的結果是很容易患胃癌,那麽(me) ,這個(ge) 人從(cong) 知道結果那天開始,可能就會(hui) 整天憂心忡忡。雖然,基因檢測會(hui) 告訴人們(men) 以後的生活該注意什麽(me) ,但這種對胃癌的恐懼也許永遠都無法真正去除的。更可怕的是,如果檢測的結果顯示可能患幾種癌症,那麽(me) 被檢測的人生活中將要注意的事項就會(hui) 非常之多,這會(hui) 使他每天的生活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這樣,我們(men) 生活的目的就會(hui) 變成預防死亡,而生活本來的目的不應該是預防死亡的,因為(wei) 死亡無法避免。無論你如何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