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技日報社組織,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聞單位以及本報讀者參與(yu) 評選的“2008年國內(nei) 、科技新聞”今天揭曉。
2008年國內(nei) 科技新聞是(按事件發生時間順序):
一、我國首顆中繼衛星成功發射
4月25日,我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繼衛星可為(wei) 衛星、飛船等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它的發射成功,*我國衛星領域的又一空白。
二、科技為(wei) 抗震救災提供強大支撐
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廣大科技人員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係列前沿技術為(wei) 搶險救災提供了有力支持,為(wei) 抗震和重建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科技保障。
三、我科學家發現鐵基高溫超導材料
5月25日,中國科技大學物理係陳仙輝教授的實驗組宣布,在相關(guan) 結構的氟摻雜的釤氧鐵砷化合物中發現了超導電性。之後其他幾個(ge) 中國研究小組陸續發現了更多鐵基超導材料。
四、新《科技進步法》實施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作為(wei) 中國科技界基本法,新的《科技進步法》被認為(wei) 進一步奠定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法律基石。
五、科技元素讓北京奧運異彩紛呈
8月,科技特色鮮明的第29屆夏季奧運會(hui) 在北京成功舉(ju) 辦。科技部會(hui) 同北京市及相關(guan) 部門,以實踐“科技奧運”理念、支撐“綠色奧運”建設為(wei) 重點,圍繞場館建設、大型活動、賽事組織等方麵,應用了大批先進技術,使本屆奧運會(hui) 精彩紛呈。
六、我研製成功百萬(wan) 億(yi) 次超級計算機
今年8月,由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曙光信息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自主的百萬(wan) 億(yi) 次超級計算機“曙光5000”宣布研製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成為(wei) 繼美國之後第二個(ge) 能和應用超百萬(wan) 億(yi) 次商用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
七、我科學家實現世界*量子中繼器
8月28日,中國科技大學的潘建偉(wei) 教授及其同事宣布:他們(men) 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儲(chu) 技術,實現了具有存儲(chu) 和讀出功能的糾纏交換,建立了由300米光纖連接的兩(liang) 個(ge) 冷原子係綜之間的量子糾纏,向未來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八、神舟七號升空我航天員太空行走
北京時間9月25日21時10分04秒,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9月27日16時41分00秒,我國航天員翟誌剛打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艙門,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
九、我繪製成首張大熊貓基因組序列圖譜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10月11日宣布,大熊貓“晶晶”基因組框架圖繪製完成。該研究將從(cong) 基因組學的層麵上為(wei) 大熊貓這種瀕危物種的保護、疾病的監控及其人工繁殖提供了科學依據。
十、“翔鳳”首飛成功國產(chan) 飛機走向商用
11月28日,國產(chan) 支線飛機翔鳳ARJ21在上海首飛成功,預計不到18個(ge) 月便可交付*用戶,開始商業(ye) 運營。發展大型客機項目,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jue) 策。5月11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成立,這標誌著中國大型客機研製項目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