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北大蛋白質科學中心:交叉視角下的蛋白質研究
北大蛋白質科學中心:交叉視角下的蛋白質研究
更新時間:2013-06-05   點擊次數:1572次


          " 在過去的半個(ge) 世紀裏,科學家對於(yu) 作為(wei) 生命活動直接執行者的蛋白質的認識已經取得了飛躍性的進展,蛋白質的“神秘麵紗”被一點一點揭開。而這一切無不得益於(yu) 針對蛋白質展開的跨學科研究。沒人能夠預料,跨學科研究所帶來的思想碰撞還會(hui) 產(chan) 生怎樣的結果。
 
    作為(wei) 國內(nei) 蛋白質研究領域的重要力量之一,北京大學的科學家們(men) 正在突破傳(chuan) 統學科界限、整合力量、進行的跨學科交叉研究。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北大蛋白質科學中心主任昌增益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蛋白質科學領域正麵臨(lin) 著巨大的挑戰,應對挑戰的有效途徑就是繼續推進前沿學科的交叉發展。
 
學科交叉強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對蛋白質研究提出了日益迫切的需求。蛋白質研究已成為(wei) 我國確立的4個(ge) 重大科學研究計劃之一。而對於(yu) 蛋白質複雜多樣的結構功能、相互作用和動態變化的深入研究,全麵揭示生命現象的本質,則是後基因組時代的主要任務。
 
    蛋白質研究的重點領域包括重要生物體(ti) 係的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結構生物學、蛋白質生物學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麵。通俗的理解,就是研究蛋白質的功能、結構、作用機製等。蛋白質就像“自然的機器人”,能對環境作出響應。
 
    昌增益向記者解釋,此前的蛋白質研究偏重體(ti) 外研究,主要研究體(ti) 外蛋白質的性質、結構、行為(wei) 、活性等。而現在,研究方向已轉向對體(ti) 內(nei) (活細胞中)蛋白質的研究。體(ti) 內(nei) 研究主要想知道蛋白質的合成時間、壽命、不同功能蛋白質的工作機製等。
 
  “生命科學研究不像物理、化學等學科那樣擁有完善的知識體(ti) 係,需要借助其他學科提供的手段、方法。北大的蛋白質研究比較全麵,學科交叉也很強。”昌增益說。比如讓工科背景的教授研究活細胞中蛋白質的行為(wei) ,對蛋白質進行實時檢測;或者對蛋白質進行改造,使它的行為(wei) 朝著人類期望的方向發展。這些挑戰性的前沿課題都需要理論和實踐結合,不同學科密切交叉。
 
合作範圍廣
 
    在北大“十五”期間設立的為(wei) 數不多的幾個(ge) 前沿交叉學科研究機構中,以蛋白質研究為(wei) 主的機構就占了兩(liang) 個(ge) ,一個(ge) 是北大蛋白質科學中心,另一個(ge) 是北大理論生物學中心。前者是對蛋白質開展的研究,力爭(zheng) 在基礎和應用方麵取得成果;後者則以理論與(yu) 係統生物學方麵的跨學科研究為(wei) 主。
 
    成立於(yu) 2005年底的蛋白質科學中心,承擔著跨院係合作和學術交流的職能。中心成員來自北大的生命科學、化學、物理、醫學及工程學等多個(ge) 院係,是跨學科研究的典型代表。中心通過邀請學者訪問、組織論壇、講座、會(hui) 議等形式,搭建起溝通信息、交流成果、發掘合作課題的橋梁,特別是針對蛋白質研究前沿技術的信息交流,受到院係師生的積極響應和好評。
 
    不僅(jin) 如此,兩(liang) 個(ge) 側(ce) 重點不同的研究中心也展開密切的合作。昌增益介紹,蛋白質科學中心主要研究蛋白質,而理論生物中心研究的範圍包括蛋白質、核酸、脂,甚至是記憶、思維、運動等。“功能上雖然有些重疊,但不妨礙兩(liang) 個(ge) 中心教授間的合作交流。”他說。
 
    通過論壇等交流機會(hui) ,雙方了解了各自的工作、科研進展,明確瓶頸所在,然後再展開針對性的科研攻關(guan) 。當研究領域涉及蛋白質結構方麵時,需要一些物理、化學的手段,於(yu) 是就找到相關(guan) 院係的人員;作理論預測時,則需要與(yu) 理論生物學背景的人展開合作。“大大小小的合作很多,有的出了成果,但有相當一部分未必有結果。”昌增益告訴記者。
 
    他還介紹了一個(ge) 堅持了較長時間的研究課題。醫學方麵對蛋白質的研究較偏重臨(lin) 床應用,於(yu) 是經常有醫院實驗室找到蛋白質科學中心尋找合作。北大人民醫院某教授曾就婦科腫瘤早期診斷的問題與(yu) 昌增益進行合作,這項研究進行了好多年,一直隨著他從(cong) 清華來到北大。然而對於(yu) 蛋白質功能和腫瘤細胞產(chan) 生之間的關(guan) 係而言,目前的技術條件還不具備,所以研究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很多情況下是我們(men) 能提出問題但做不了,他們(men) (其他院係)可以做,所以兩(liang) 邊的學生經常互相交流。”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