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魏芳及其合作者開發出了一種迅速、經濟、簡單的方法,用以檢測乳製品或食品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完成該項檢測隻需短短的15分鍾。這項成果被發布在了期刊《應用物理快報》上。
記者:通常運用哪些方法來檢測三聚氰胺?
魏芳:三聚氰胺是一種用於(yu) 塑料和肥料的工業(ye) 物質,如果混雜在食品裏,將危害人體(ti) 的健康,因此,快速地將其從(cong) 食品中檢驗出來就顯得尤為(wei) 重要了。目前,zui常用的方法是色譜法。由於(yu) 食品分子中的化學性質和物理結構各不相同,所以它們(men) 在檢測介質上的流動速度也會(hui) 不同。依據這個(ge) 原理,我們(men) 可以把三聚氰胺和其他物質分離,隨後將測得的三聚氰胺值與(yu) 質譜標準值進行比對,以確定其含量是否超標。這個(ge) 方法的度非常高,遠遠超過國家要求的zui低百萬(wan) 分之二的誤差限。但由於(yu) 檢測需要昂貴複雜的儀(yi) 器,同時檢測時間也很長,通常隻在一些質量檢測中心使用。
還有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是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其原理是用酶與(yu) 三聚氰胺反應,對檢測過程中產(chan) 生的有色物質進行定量、定性分析。但由於(yu) 酶活性很強,如果在保存和運輸過程中一旦出現紕漏,將會(hui) 影響到檢測結果,因此對於(yu) 非專(zhuan) 業(ye) 人員在操作上難度很大。
記者:新創的15分鍾的檢測法是怎樣的?
魏芳:我們(men) 的實驗以牛奶為(wei) 樣本。過程分為(wei) 三步,主要包括5到12分鍾的分離過程和小於(yu) 1分鍾的變色沉澱反應。首先,將可能幹擾三聚氰胺檢測結果的雜質從(cong) 牛奶中分離。然後,向溶液中加入金納米顆粒。金納米顆粒可以細微到幾納米,確保了牛奶中的三聚氰胺分子不“漏網",當它與(yu) 三聚氰胺相互作用時,會(hui) 導致溶液的顏色發生顯著的變化。zui後,再加入三聚氰酸,將變色的納米顆粒沉澱析出。
記者:新方法節省時間,但準確率能否保證?
魏芳:靈敏度是檢測實驗準確率的衡量標準之一,它與(yu) 誤差值緊密相連。靈敏度越高,誤差值越小。新方法使用便捷,靈敏度略低於(yu) 傳(chuan) 統方法,但仍超過國家zui低誤差限額百萬(wan) 分之二。我認為(wei) 此方法的意義(yi) 不在於(yu) 代替傳(chuan) 統方法,而是提供一種方便快捷的初篩方式。比如,市場或超市的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這種便捷、小巧的手執式裝置,迅速對食品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進行測定。
記者:新方法能否在市民家中應用?
魏芳:這種新的測試方法zui大的優(you) 勢在於(yu) 不需要專(zhuan) 業(ye) 儀(yi) 器,免除了實驗室繁冗的檢測流程,同時,檢測結果在15分鍾內(nei) 就可讀取,肉眼即可確定檢測結果。我們(men) 希望這次的研究可以迅速在家庭檢測中普及,並擴展到檢驗任何食品。目前,乳製品、雞蛋、大米濃縮蛋白等食品中都曾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安全現狀不容樂(le) 觀。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新媽媽就能在家中使用金納米顆粒檢測方法,對寶寶食用的乳製品以及其他嬰兒(er) 食品進行檢測,確保其中不含三聚氰胺。